合肥万科·万科红-凯发app

 
​​首页 > 经典案例 > 案例详情 
合肥万科·万科红
来源: | 作者:ptdesign | 发布时间: 2021-01-25 | 338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
本案作为面向广大刚步入社会,积累有限的青年客群,皆在为其提供有归属感、有品质感、有温暖感的居住环境。
同时抵消城市的消极扩张,为城市更新和改善社区的生活空间起到催化剂的作用。






项目位于合肥肥东地区,作为合肥城郊往城市化转型的典型区域之一,
其面貌是许多在高速城市化中被裹挟的城郊常见现状:
相对封闭的建筑与城市关系、缺乏设定的居住空间形态、集约高层住宅中邻里关系的缺失,
都显露出整个区域状态需激发激活。





青年社区的定位


我们在设计之初所表达的设计理念,是对这一现状课题的回应,
以此为核心基础,相对集约完善的配套功能与提升公共交流的活力空间被一一设定。






项目用地有限,最大问题则是公共资源缺乏。
我们通过对不同的空间属性进行提取,打造公共属性、半公共属性、私密属性,
以此来达到有效的规划管理,同时实现资源共享。






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


我们在划分出空间结构的同时,尽量做到最大化地实现均好性,
根据建筑的围合摆放,用地被一一给予联结,形成“4v”生活的核心态势。







建筑单体的边界与位置在社区中被严格的规划条件所控制着,建筑的相对独立并不破坏整体的空间连续性,
形成2个内向型组团空间,给予社区足够的公共交流场所。
1个在街角的对外开放空间,作为社区与城市的对话工具,最终形成建筑单体对整个基地开放、基地对城市开放的状态。








整个社区中的开放空间、半公共空间、内向型空间被有机地串联在一起,形成了整个青年社区的“微型集群”
其功能满足居住者的多样使用需求,并将逐步改善使用者的生活方式与意识。
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可识别性的
“微型集群”来激发人群对社区、区域甚至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。





 有效界面资源利用合理化


社区在高区的城市形态,建筑单体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与公共空间。






主城市界面上,红色主题的沿街配套和几何形式的高层塔楼,犹如城市“涂鸦”,
匹配青年社区的活力性与感染力,同时显现出社区与城市的外向连接关系,为传统区域带来艺术复兴。







建筑的高度被周围环境严格地确定,形成的高度错落,避免了在线性设定上形态过于整齐的问题。





白灰调的现代语境中,我们加入红色元素去点亮,景观配合建筑提炼出红色线性元素,
贯穿在整个社区内部,成为独特的社区符号,呈现肌理的美感与对话,增加社区的温度感。







疏密有度的几何线条,呈现理性的整体秩序和感性的细腻呈现,交织成展现深度和趣味的空间。







红色元素在夜晚的建筑体上依然很显眼。




入户大堂的“万科红”,积木式的几何感同样契合青年社区的定位,让使用者在穿行于这片大体量社区时,
以“万科红”为原点,无论是离开还是归家,都起到灯塔的作用,释放出“抵达”的信号。





有效成本的最大化利用


以包豪斯思想为脚本,提炼蒙特里安构成的手法,通过并不昂贵的平涂做法,形成有别于现代“千城一面”的装饰性住宅立面风貌。
青年人需要活力个性与归属感,有效的成本控制为配套更好的提供了有效配置空间,以便“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”。





在合肥,针对立面节能的要求,太阳能板是本项目的标配,
在立面造型上将太阳能板与造型作整体考虑,在符合条件下,融入整体的立面。







这样产生的阴影效果与几何感,形成了青年社区独有的内部氛围,
并赋予建筑物独特的外观,同时适应项目极其有限的预算。






有限的造价下,立面上“线”的设置在简洁的体量上,完成了精致度的绝大部分体现。
层间40mm的宽缝,并未常规的划在齐窗台的位置,而在层间处,结合窗上下的100mm的过渡,显示构成式的几何感。

竖向细缝在面的结束处至上而下收齐,呼应几何大外框的母题。









在本案中,我们试图强调建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,让建筑既服务于使用者,也服务于城市,这个青年社区的“微型集群”应运而生。




网站地图